課程大綱 無國界學習人 學幾種語言,就有幾種生活風格 教材試閱 課外閱讀
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
這是突破人生限制的希望之鑰!

作者:褚士瑩
定價:290元
特惠79折:229元 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這是突破人生限制的希望之鑰!
分享到你的與FB上的好友分享與PLURK上的好友分享與Twitter上的好友分享
 

這本書即將出版以前,我在臉書上請朋友們看看封面封底的設計,有沒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有一位編輯朋友提出疑問:「封底文案說:不學語言,簡直是浪費人生這句,都讓人看了有些些不蘇湖……」

這讓我左思右想了好一陣。是不是真的如此? 是否我太過武斷了?

「外語我學不會。」當有人這麼說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想,這就好像說我只會騎自己的腳踏車,別人的我不會騎。那麼,請問你是怎麼學會騎你的腳踏車呢?

當然我也不時聽有人說,我只會用自己的電腦,別人的我不會用。那你的電腦是怎麼學會用的?

是不是你也只會在「自己的」游泳池裡游泳,如果到了另一個游泳池,或是到了溪裡、海邊,就肯定會沈下去呢?

我在北京工作的時候,當時住處後面還有一大片老胡同沒拆,胡同口有一間小美容院,洗頭小妹是外地來的年輕女工,晚上關了店就睡在店裡的地板上,白天除了工作,還要煮三餐給老闆吃,有一天我經過時,看到小妹剛被老闆狠狠罵了一頓,傷心哭著,因為她做的飯菜不好吃,不如飯館。

「老闆天天在外面吃大魚大肉,我這輩子從沒上過館子,哪裡知道飯館的菜是什麼味道呢?況且以前在家,都是媽媽做飯,這裡廚房也不一樣,鍋子也不一樣,讓我怎麼做飯?」

洗頭小妹從小吃媽媽的手藝,誰都知道媽媽的家鄉菜,不是換了別人的廚房,或換了個人做,就做不出來的菜,而且世界上沒有哪一道菜式是媽媽獨創發明,無法學習的,要不然媽媽是怎麼學會做飯的?這是為什麼喜歡美食的老饕,任何美味只要嚐過一次,就知道怎麼還原重現。

洗頭小妹不是不知道好吃的飯菜是什麼味道,極可能因為她已經忘了(或是根本沒注意過)一些重要的細節。

那麼,什麼才是學習語言「重要的細節」?

波蘭科學家Piotr Wozniak寫了一套很有名的軟體程式叫做「SuperMemo(超級記憶)」,運用科學技巧讓平凡人也能變天才,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尤其被運用在學習語言上,很多需要達成相當流利度的外語學習者,貧窮的開發中國家出現很多盜版,對象主要是那些需要托福高分、或其他語言檢定,才能申請獎學金出國唸書的學生。

但是說穿了,這套軟體的訣竅,在於幫助學習者掌握練習的時機,因為學過的東西太快複習等於在浪費時間,太慢複習的話又已經忘了所學的內容,所以「快要忘記前」,就是練習的絕佳時間點,想像一下如果眼前有幾千張單字卡,你怎麼樣才知道哪些是你快要忘記、需要複習的部分?Piotr Wozniak的發明就是用他二十年對於人腦記憶的研究結果,來掌握這個關鍵的時間點,標出快要忘記的內容,讓學習者及時複習。

如果用傳統的語言學習方法,一個母語非英語的外國人,想要長期保持一萬五千個英語字彙並且流利使用,每天要讀兩個小時,若想保持三萬個字彙的話,每天則要讀四小時,但是學習語言並不是一個成年人每天最重要的工作,誰也不想每天花四小時做這件事啊!(作者聲明:我也不想。)

學習語言就像學習騎腳踏車跟游泳一樣,盡情去學任何有趣的事物,只要掌握在快要忘記的時候,趕快複習一下,那麼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如何放雙手騎車,踢毽子,換氣,做媽媽的拿手菜。這些記憶的保存,是我們現在的人生,與過去、未來,與這個有趣而廣大的世界連上一條細微但是堅固的絲線。

因為我不想忘記這些一旦失去就找不回來的有趣細節,已經學習的種種,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呵。

不學語言當然不會怎樣,就像不會做菜,不會騎腳踏車,不會用電腦,不會游泳,當然也都不會怎樣,但是「這些重要的細節」讓我們的世界每天變大一點,精彩一點。不學語文,當然是一種浪費。本來就是這樣。
 
 

養成學習的習慣

 

我學過的語言,無論學得好不好,從泰語、維吾爾語、廣東話、馬來語、日語、韓語、緬甸語、擺夷語、阿拉伯語、英語(包括約克夏方言),還有一點義大利語跟巴西的葡萄牙語,有些學得好,有些半途而廢,而且顯然我還會繼續學習新的語言,但這過程當中,我發現學語言最重要的,已經不是語言本身了,而是養成「學習的習慣」

第一個的理由,是因為需要。很多人可能聽過一個「鼠急生智」的笑話,是說有一隻老鼠被貓追趕,就在最危急的時刻,老鼠來個急煞車回頭大叫幾聲「汪,汪,汪」居然把貓嚇跑了。老鼠一抹滿頭大汗慶幸的說:「看來掌握一門外語有時還是很重要的。」

這雖然表面上是個笑話,但如果住在新疆邊境的維吾爾牧民,不會講點塔吉克語、烏孜別克語、吉爾吉斯語、漢語,可能根本生活不下去,危急時甚至可以藉著語言偽裝避免殺身之禍。

第二個理由,是因為好奇。想要透過語言進入另一種文化,是開啟世界的另一把鑰匙。

被尊稱為中國現代語言之父和現代音樂學先驅的趙元任(一八九二∼一九八二)教授,據說因為他很會模仿當地人的口音,所以他無論到法國還是德國,都被認為是當地人,除了外國語外,他還能用三十三種中國各地的方言,介紹名勝古蹟和當地土產。從小就喜歡學別人說話的趙元任,小時候隨家人在北京、 保定等地居住期間,從保母那裡學會了北京話和保定話。五歲時回到家鄉常州,家裡為他請了一位當地的家庭老師,他又學會了用常州方言背誦四書五經。後來,又從大姨媽那兒學會了常熟話,從伯母那兒學會了福州話。當他十五歲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時,他 又向來自南京的同學學會了南京話。他說自己研究語言純粹是因為「好玩」。

 

 

國際化並不等於英語化

 

記得前一陣在台灣的報紙上讀到一則花邊新聞,介紹一位從布里亞特共和國到台灣政治大學進修中文的二十二歲女孩Ksenia Mardaeva,會說五種語言,除了從小就會說的布里亞特語和俄語,高中時到美國當一年的交換學生,讓她英文也很流利,在俄東烏蘭烏德的大學就讀東方語言學系時,主修中文,輔修韓文,到中國哈爾濱交換學生,她在當地除了說中文,也因為東北有很多朝鮮族人,所以也「順便」有大量練習說韓文的機會,兩種語言都進步很快 。

這樣的故事登上新聞版面,顯然是因為我們覺得Ksenia是個難得的語言天才,比一般人要聰明,但是生長在中國東北的漢人,卻沒有幾個除了中文外「順便」學習韓文,實際上中國境內至少有八十種語言,但其實有將近一半的人不會說普通話,難道我們能說這一半的中國人沒有中文的環境嗎?這之間的區別,顯然不是天分高低,而是在於我們有沒有像Ksenia的好奇心,以台灣的生活環境來說,對於Ksenia恐怕還有印尼語、越南語、泰語、菲律賓語、緬甸語可以「順便」學,可是對於常年住在台灣的人來說,卻可能連想都不曾想過。

我相信語言學習不應該被當成「學科」來看待,更不應該光從該語言的「出路」來決定它的價值。作為一個在世界各地工作、生活的人,我深刻體會「國際化並不等於英文化」,多國語言、多元文化才是王道。

而學習多種語言,瞭解多種文化,便能培養多元思考方式,擴展視野,也才有創造的可能,太偏重單一語言,就好像近親繁殖,會造成文化的萎縮。只是複製再複製,無法走出自己的方向。現在是強調原創力、創意的時代,或許阿拉伯文、拉丁文、波蘭文等在現今社會看來,屬於非主流語言,但說不定哪天,這些技能也會變得很有用。為了學語言而學語言,把語言當成一門學科,是貧乏而缺乏說服力的。為了生活、為了好奇,那麼語言的世界就寬了。

 

  一個人會多少種語言,就有多少種生活
 

首先我要聲明的是,我並不是語言天才。

實際上,我不知道什麼人是語言天才。很多人或許會以為學習外語是一份額外的負擔,但歌德有句名言:「Those who know not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know nothing of theirown.」(那些不懂得外語的人,等於對自己一無所知)也就是說,一個人會多少種語言,就有多少種生活。至於只能活在一種語言裡的人,生活就像明明有超高速的無線寬頻網路,可是只能用來上一個網站,任誰都會覺得很可惜吧?

我們都學過英語,或者正在學英語。我也是其中一個。因為過去二十年來居住在美國東岸,英語可以說是我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但是英語也終究不是我的母語,我也經歷過辛苦的學習過程,也翻爛過幾本字典,也犯過各式各樣的錯誤,因為口音鬧過各式各樣的笑話,所以就算現在我的英文出現一些拼字或語法上的錯誤,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但無論犯多少錯,都沒有人說我不會英語。

這樣的自信,或許立刻會讓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人感到有距離感,若只因這世界上存在可以使用外語的人,就讓你覺得不舒服的話,你的問題應該不是語言學習,而是其他的心理障礙,因為知道世界上確實存在著很有錢的人,過得很幸福的人,大概也都會讓你覺得不舒服。

倘若你可以克服這個心結,不會莫名其妙開始宣揚說中文多麼博大精深,中文學好比較重要,或是日本跟韓國的漢字都是從中文演變而來,何必去學昔日蠻夷戎狄的番邦語言,還說現在很多西方人都讓孩子學中文所以我們不應該去學外語的話,我們就有可以對話的空間。

語言就像樂器,當然有困難的,也有容易的,但是並不是學得會、學不會的區別,而是需要的時間,有的長一點,有的短一點罷了。我認為我可以學會印尼語,並不是因為印尼語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語言,而是因為我相信就算不是語言天才,任何人也都可以學會十種語言,外傭如此,傳教士如此,旅行者也如此,只要有需要、有好奇心,說實在的,學習一種或十種外語,真的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以上摘自大田出版褚士瑩《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這是突破人生限制的希望之鑰!》P.014-023
 
大田出版 大田編輯病部落格 大田FB粉絲專頁 大田在噗浪 ipen i畫畫 粉絲專頁 寫信給大田
年輕就開始環遊世界 地球人的英語力 每天多愛地球一點點 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 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這是突破人生限制的希望之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