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書籍 > 大田作品 > 智慧田
 
 
 

本系列現有65本書

您在第 2/ 7

096 巴黎的前後時光

★賀!郭育沂<兩公分>(收錄於本書中)榮獲99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散文特優獎!

我想像有一天遠別巴黎,隔得遠遠的,
時光推移了不知多久,深夜,有月光的夜,
我落腳於某一處,不自覺的在心裡對巴黎道聲:Bonjour。

憂鬱,不必想像。
詩意,不請自來。
在台北,有個過往。
在巴黎,有個後來。

文學女子郭昱沂以法文音節,書寫巴黎與台北;
以視覺人類學的人文,窺看巴黎與台北;
以紀錄片的鏡頭,記憶巴黎與台北,
聲音會消失,影像會糢糊,
漸行漸遠的時光卻是越來越奢華的追憶逝水點點滴滴……

...more

 
095 傷心咖啡館之歌

這裡的每個人都困在深藍色的潮濕的空氣裡,
他們在內心深處掙扎,在愛與被愛的脆弱中,
想要逃離寂寞,卻一次又一次跌進更深的孤獨……

「……我不禁要說,什麼叫人物,什麼叫氛圍,什麼叫底蘊和內涵,去讀一讀《傷心咖啡館之歌》就明白了。」──蘇童(知名作家)

一到八月的下午,街上空盪盪的,塵土飛揚,
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亮得跟玻璃一樣……
整個小鎮寂寥悲傷,冬天很短,冷得皮綻肉裂,
夏天刮的風,酷熱乾燥,耀眼發燙,
但在這遺世獨立的小城裡,愛蜜莉亞小姐與來歷不明的駝子表哥戀愛了……
誰也想不透這愛情,究竟是怎麼開始的?
雖說任何一場戀愛的價值與質量純粹取決於戀愛者本身,
但街上紛紛傳說愛蜜莉亞小姐餵養的是寂寞的愛情,
她釀的烈酒是苦的,卻能夠將隱藏在黑暗心靈的秘密解讀出來,
可這熾熱的火苗無法燒盡寂寞,卻燒出比死亡,更憂傷的結局……

20世紀美國失去了一位最具影響力的孤獨獵手──卡森.麥卡勒斯。
她一生創作主題都圍繞在即便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的「孤獨」。
她不但是幾代人的偶像,從錢鍾書到蘇童,從文藝青年到美國媒體名人歐普拉,
她的作品以愛的荒謬來印證孤獨的必然,她說,人的靈魂因為無聊而腐朽,
直指人所改變不了的原罪,正是自我內心所深藏的,揮之不去的孤獨之魔……

...more

 
094 短歌行

★入圍台灣文學長篇小說獎‧獲得文建會補助日文翻譯及出版

【台灣百年物語二部曲】
這不是我的家族故事,
這只是一些人的故事,
與際遇碎片……

土地散發著陳年老書的那股霉味,
紙頁彼此相偎的一種腐朽又甜美的氣息,
是鍾小娜喜歡的氣味。

這種腐朽又有點像奇異的老書皮味道,
於她一點也不難聞。
只是聞到的她,突然在那一刻就老了。
這是一去不復返的味道。
島嶼的大雨就像歷史的複製,不斷地去而復返。
下了太久的大雨,讓土地有著一張老臉。
許多片斷,歷史幽魂,
常在雨夜飄來她的夢裡……

...more

 
093 珍愛人生

電影「珍愛人生」原著小說
美國權威主持人歐普拉感動推薦:「令人屏息……徹底敞開我的心靈!」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改編電影於2010年3月感動獻映
★全美五大媒體以五票滿分預測「珍愛人生」強勢問鼎奧斯卡
★金馬獎觀眾票選最受歡迎電影第一名


電影榮獲~
☆日舞影展評審團大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金馬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坎城影展競賽影片「一種注目單元」

珍愛的夢想很簡單,她希望身材曼妙又乾淨又清爽,不會發臭讓人噁心;她想穿上漂亮的衣服,接受雜誌採訪,上電視,永遠不再被叫死黑婆肥豬;她想有一個體貼的男朋友……
但生命從來就不曾如此簡單……

她應該青春年華朝氣蓬勃,卻像個隱形人,強暴她的父親輕視她,痛打她的母親天天使喚她,珍愛才十六歲卻要生下父親的第二個小孩……
珍愛肥大醜陋的身軀,淒慘痛楚帶著她一直往下墜,但蕾恩老師對她說:寫下來,珍愛,記住,寫下來……
一個文盲ABCDEFG只是符號,喜歡學校,喜歡數學還有書有什麼用?但蕾恩老師對她說:寫下來,不要放棄,珍愛,寫,不停的寫……珍愛有一點懂了,肥胖身軀裡,纖細的靈魂有了一點光……
過去,她咒罵人生,現實的噩夢揮之不去,但是珍愛,知道自己,要成長,成長……

★國際書評熱烈盛讚~
「珍愛的聲音直率、不加修飾,儘管語詞粗劣,卻獨力營造出本書動人的力量。」─紐約時報書評
「一本即將在美國黑人文學佔有一席之地的著作……作者的初聲將擄獲人心,也帶來同等的震撼。」-費城詢問報
「一個令人震驚、光明、直言、不留情面,充滿希望的好故事。」-新聞日報
「暴力的,救贖的……讓你目不轉睛。」─新聞週刊
「鋪陳的如此豐富、如此無懼,叫人無法抗拒。」─Elle
「毫不避諱的驚人之作,潛力無限的作家誕生。」─洛杉磯時報書評
「令人激盪……文中結合兒童般的溫柔與成人的憤怒,感動人心,賽菲爾以詩入文,足見她的才華洋溢。」─娛樂週刊
「賽菲爾以詩人的韻律感寫作,將故事直推入你的心中,毫不留情。」─Interview
「賽菲爾確是無愧其名,因為這本詩意富饒的力作確實是一顆小寶石。」─mademoiselle
「本書的美(以及風險)在於它生動而有瑕疵地運用了激起社會與道德回響的議題與行為。」─今日新聞報
「珍愛的故事,以她獨特的風格及用語訴說,是一大成功。它記錄了一種能伸能屈的卓越精神。」─波士頓全球報
「本書的奇蹟是,即使是最慘不堪言的時候,它仍是一篇在講信仰和可能性的故事。」─芝加哥時報
「讀這篇故事充滿了神奇……像把油漆一層層剝掉般褻瀆卻又徹徹底底的真實。」─華盛頓郵報...more

 
092 溫式效應

南方朔、王俠軍、朱平、鍾文音……等人好評推薦
嗅覺、觸覺、聽覺……交融而成各式效應,
是我的體悟、感觸、回憶,
和點滴沉澱而成的美好生活……

我們最深刻原始的記憶,都和氣味有所連結。
一旦再與某個氣味擦身而過,
昔日的點點滴滴,就會倒海翻山湧上來……

喚醒身體的觸覺,能堅定並豐富我們的存在感。
若箝制感官、壓抑知覺,
又怎能觀照這個世界?……

★名人推薦~
【資深讀書人.文學評論家】南方朔
《溫式效應》可以說即是新型態「香氣書寫」或「嗅覺書寫」的型式。香氣和香氣的嗅覺效應,已不再是空虛無力的主觀感受,而是有多固體內容的書寫型式,這是一種新的香氣嗅覺文化

【八方新氣創意總監】王俠軍
溫佑君細膩又委婉地引領,不僅只是使嗅覺感官的神經活化,也藉其所敘述種種儀式般精緻的體驗歷程,讓人感動於一場又一場感官的芬芳愉快和精神的空靈明朗

【肯夢創辦人】朱平
我們對於愛、營魄抱一、有與是、按摩的真義、用旅行來尋求自我意義、生命的探索,都有共同的振動、共同的好奇。

【小說家】鍾文音
專業的好鼻師,歷歷指出氣味底層的愛恨交織。專業的女巫手,寫出無可抵擋的文字誘惑。

【學學文創董事長】詹偉雄
【名作家】駱以軍
【名作家】劉克襄
【中國時報副總編輯】楊澤
【名作家】陳寧
【名作家】韓良憶
【藝術家】龐銚...more

 
091 贖罪

我懦弱地面對一道道已湮滅的波浪。
除了我的想像力,沒有人原諒我……
罪惡存在,愛情也仍然存在。
我如此贖罪,用被改寫的結局……

13歲那年盛夏,白昂妮由於嫉妒與誤讀,杜撰一段指控,
她的惡意,拆散了姐姐西希莉雅與羅比這對情意真切的戀人。
羅比入獄服刑,出獄後赴二次大戰前線打仗。
西希莉雅在後方等待,祈求羅比有朝一日能回到她身邊。

一年年過去,白昂妮日復一日悔恨。
但命運,卻總是阻擋在她的懺悔之前。

白昂妮只能試圖用文字,改寫西希莉雅與羅比的結局。
這是需要花一輩子時間書寫,但也許永遠都無法出版的小說……

伊恩.麥克尤恩在《贖罪》中精確刻劃幽微人心,筆觸細膩。道德與階級差異,愛與戰爭,嫉妒與善惡……在他筆下化身為長篇敘事詩,抑揚頓挫間令人或喟嘆、或憐憫,或起深度思索:「罪」,真能「贖」去?……

★《贖罪》獲各國文學獎與媒體肯定:
‧入選美國《娛樂週刊》1000期,二十五年來百大最佳書籍
‧入選英國《觀察家週報》百大小說:一部令人著迷的當代經典小說
‧《贖罪》,一部動人的小說,整本書的架構和節奏,充滿了令人敬畏的自信和說服力。-英國獨立報
‧無人能敵的大文豪……獨特又充滿不可思議的吸引力的小說。-週日獨立報
‧緩慢燃燒的恐懼。即使是沈醉在文字的激情中,仍然知道可怕的事情即將發…-英國泰晤士報
‧細膩又強而有力,兼具喜劇和暴力的因子,《贖罪》就是這樣錯綜複雜的小說。結合了想像力與主角自我追尋的華麗表現手法,造就了這部曠世鉅作。-英國太陽報
‧故事的全貌,是如此的美麗壯觀。-約翰‧厄普戴克

‧2004年榮獲【Santiago Prize歐洲小說類獎】
‧2002年榮獲美國【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2002年榮獲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小說獎】
‧2002年榮獲美國【時代雜誌年度最佳小說】並同時入選《時代雜誌》【跨時代百大小說】(ALL-TIME 100 Greatest Novels)
‧2002年榮獲英國【WH Smith文學獎】
‧2002年榮獲南非【Boeke獎】
‧2001年入圍英國文壇最高榮譽【布克獎】
‧2001年入圍英國【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
‧2001年榮獲英國【惠特筆獎 (Whitbread Book Award)長篇小說類獎】

白昂妮:
我太老、太害怕、太珍愛我殘餘的這一點點的生命。
等我死了,小說終於出版了,
我們這些人只會被當成是我創造的人物……

西希莉雅:
你每分每秒都在我心裡。我愛你,我會等你。
要回來。回到我身邊……

少女白昂妮,由於猜忌與嫉妒,她杜撰了一段故事,讓西希莉雅與羅比這對年輕戀人分離。羅比入獄服刑,出獄後加入軍隊,赴二次大戰前線打仗。西希莉雅也加入軍隊,在後方支援。悔恨不已的白昂妮,放棄高等學府,也加入軍隊做了護士,彌補心中對西希莉雅與羅比的悔恨。她用一輩子的時間寫作,試圖在創作中改寫結局。
但文字中的想像情節,又能彌補或改變什麼呢?...more

 
090 愛情生活

★各方推薦~
描繪愛慾的複雜、曖昧、飢渴與壓抑,許正平絕對是當前台灣劇作家裡的箇中好手,讀他的劇本,導他寫的戲,總感覺自己內在的情慾世界被赤裸裸地看見。
——呂柏伸,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愛情生活》導演

許正平的故事永遠不是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也不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結束。你瞧他都怎麼把玩劇本裡那時間的魔術漏斗,懷舊幽靈的復仇計畫正要展開!
——傅裕惠,劇場編導與評論,《旅行生活》導演

旅人A與旅人B在旅館的房間裡偶然相逢,
哥哥與妹妹在爸媽缺席的廚房裡組成家庭,
貓與狗在一夜情後的浴缸中談起了戀愛,
三種看似不可能的生活,直擊現代人晦澀幽暗的心靈現場,
精準的對話,宛若緊緊相依卻又相互對峙的雙人舞,
在最日常的片段中逼現種種不可說的生命劇場。
還有〈童顏〉與〈光年〉,
在童年與青春之眼的凝視下,
看穿成人世界的荒謬與不堪。

多元跨界的作家許正平,在票房與口碑的驗證後,
戲劇作品第一次完整的文學性呈現。...more

 
089 非你莫屬

你聽出我聲音裡的悲傷嗎?
我聽出來了。
我身體裡好多悲傷。
我聽得出來。
我覺得你也有相同的痛苦……

16則短篇小說,16個獨特樂章,
流動著各種形式的寂寞故事。
女男,男男,女女……
青春的、老去的、變形的愛……
人與人面對面時併發的敏感、疏離、畸零……

這些沒所謂的喃喃自語,自成一格的敘事,
交織成一部如詩般的電影語言。
時而輕快、時而悠緩,
時而如彈奏繃緊的絃線激昂出令人窒息的樂音。

或許是心碎,
或許更多是難以忘懷……...more

 
088 美學時光-王俠軍的文創原型

童年的蘋果香,青年的電影夢;
中年的玻璃大業,壯年的奢白夢想。
品味光陰的點點滴滴,成就了王俠軍的文創事業……

一是原點,是視覺、嗅覺、觸覺與味覺的豐盛饗宴。
是八歲前的印尼光影,八歲後的台灣時光。
是從父母身上接收到的品味基因。
在繪畫、攝影、電影當中找到創作的可能。

二是經過,是一段段生命創業的轉折。
30歲前,開過照相館,拍過電影……
30歲後,轉業成為創造玻璃美學的藝術家……
50歲那年,竟開始駛向他的瓷航之旅……

他 說:人應該自由自在探索生命的可能。

三是創作,是生活的探討,與美感的追求。
在和高溫與速度不斷拉鋸中,
他透過雙手,挑戰工藝技術的窠臼,
他透過思索,找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

王俠軍總是走人煙罕至的路,做一定要實踐的美學大夢。

童年在印尼與老台北的生活經驗,奠定了王俠軍融貫中外、兼容傳統與時尚的品味基因。
賣房子、拍電影、開照相館……年輕時期多方面的經歷,
使他的美學不只來自於學院, 更多是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官淬練與積累。

透過這本書,
能感受王俠軍美學養成時光中的時代光影、氣味與觸覺;
能體會炙熱玻璃溶液流動下的哲學;
能審視各國時尚文化的差異,與慢調生活的必須;
能理解王俠軍創業的熱忱與艱難,以及突破工藝技術窠臼的經過;
能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趨勢,以及創意為何優先於工藝……

這是王俠軍這位當代藝術家,對生活與美學的哲思之書。
絕不冷冽,而猶如玻璃與瓷器在燒製過程中的溫度,
字字深炙人心。

★名人推薦~
【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漢寶德:
王俠軍先生的「八方新氣」,是他所推動「新瓷革命」的成果。這是近年來,國內一片「文化創意產業」聲中最成功與最典型的案例。他兼具創發力與生產力,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值得公、私各部門倡導文創事業者參考。在創造力方面,他能溶傳統、美感、與生活於一爐,最為難得,也因此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力。
對我而言,最使我傾心的是他對美感的執著。我一直覺得美是一種國際競爭力。他在琉璃工藝上努力了那麼多年,建立起現代中國琉璃藝術的範式,已經在海峽兩岸廣為傳播,進而向全世界推進,幾乎成為新玻璃美學的代表。他又抓住新世紀時代的精神,為古老的瓷藝接續傳統,在潔白的基礎上,注入新的美感。他鍥而不捨的,把自己的理想與美感的標準凝而為動人的作品,呈現在我們眼前,實在是值得喝采與效法的。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
「琉園」主人王俠軍的這本抒情述感的散文,或許就可視為台灣一個中生代波希米亞人的生活及品味沈思錄。它不是甚麼「鉅型論述」,但就在各種生活瑣事的靜靜敘述中,他那種獨特且敏銳的感覺能力具現無遺。清代的戲曲和生活美學家李渙(笠翁)在《閒情偶寄》裡說道:「有耳目即有聰明,有心思即有智巧。但若自劃為愚,未嘗竭思窮慮以試之耳。」王俠軍之所以能經營「琉璃工房」及「琉園」異常成功,將台灣的玻璃藝術帶到另一個境界,其實並不是沒道理的。...more

 
087 慈悲情人

曾經我們得了情愛過深的潛水夫症,再也無法親近。
一旦親近就是傷害,所以我們需要慈悲……

這是一本可以帶出無數本情人之書的書。
這麼多年來,他們一直纏繞在我的心中,不可更改的流逝,一直在那裡看著我的老去。
淚流滿面的情人,享樂的激情灰燼,無盡旅途的驛站,化作了河流上飄盪的塵埃。荒蠻的小村,黎明的海洋,奢華的文明,寂寞的廢墟,缺氧的高山,猶如預演多回的夢境。
真正的愛情非常遙遠,一旦失去就是徹底失去。
童年,殘疾,曙光,彩霞,鐵道,甘蔗,瘋子,母親,父親,月亮,初陽,星子,女人,大雪,大象,河流,大海,高山,陌生人……過去的日子,慈悲的旅途。每一次離別和離別的前夕,房間都瀰漫著傷感時刻,年輕時的這個「我」像是一個因為淚流過多的失明者。
原來「我」只是一個為愛而活的生靈,心智活動因愛而轉。

愛的反面不一定是恨,但絕對不會再是愛了。
生的反面不一定是死,但絕對不會再是生了。
我們都只是別人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卻被擴大成全部。於是我們的人間愛情生活,折磨彼此,常在纏袱。
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活在極致兩端的灰色地帶……沒有真正的愛,也沒有真正的恨。沒有真正的生,也沒有真正的死……

感謝每一次的相逢,然後將一切忘記。
如果我們再次在古老的愛情故事裡重聚,是因為我們的心中還有信仰---信仰這種美,這種單純的全然奔赴,這種隨著成長而流失的情懷。
在寫大歷史的小說孤島裡,這時而冒出的感性情懷,急著敲我的門,於是我很自然地就寫了下來。「我」趁感情還沒世故到硬化時,以眺望遠方的休息姿態寫下情人之書,這是需索情懷的一種書寫。設若當我們說:一切都沒有什麼時,就沒有再值得緬懷的東西了。
當還覺得有什麼時,就讓它自動跳上紙頁吧。無關書寫好壞地只是打開了記憶的水龍頭,順勢簡單地寫了下來。
這是情人第一書,從緬懷出發,以慈悲收場。

艱難時代,唯愛不渝。
--------------------------
月尼娜記得西海岸漁村的冬日寒氣。
記得在靜默教室中和她分據兩端的小陽。
記得他英氣靈動的目光,跛行的雙腿,
和他長大後的白皙身體……

月尼娜記得古國山城裡的星子,
記得他披著她送的橘色圍巾時,傻氣的笑。
也記得他說:妳是月兒,注定要有星辰作伴……

月尼娜在座標與座標間流浪。
但她不是天生的流浪者,
她只是想遠離自己,
遠離因殘缺,而慈悲的情人。

她卻忽略了夜空中,
那顆為她引路的落單星星。
忽視他的光芒,
從璀璨到暗滅……

◎你也會有興趣~鍾文音的其他著作〔永遠的橄欖樹、在河左岸、中途情書、百年物語1-艷歌行、三城三戀...〕...more

 

您在第 2/ 7
上一頁 我要到   ... 頁  下一頁